国宝帮:指收藏理念执著并非常自信,囤积了大量的赝品的民间收藏者。因认为在地摊上能够捡漏收到“国宝”而得名。他们是专收藏“一眼假”的低档假货人群,他们也是古玩收藏的爱好者,努力为古玩收藏奉献一份力,他们异常自信,有自己的信念和精神支柱,自信到偏执,他们也会因为意见不同而用恶毒的语言去攻击对方,更有甚者会爆发肢体冲突,他们对古玩知识一知半解并沉迷其中,经常指鹿为马不接受任何反驳。
据一位藏家估计,“国宝帮”成员可能占全体古玩收藏爱好者的半壁江山。“国宝帮”的人员构成非常复杂,既有刚入行不久的收藏菜鸟,也有坚持“捡漏”几十年白发苍苍的老人;既有工薪一族,也有对收藏一窍不通却好附庸风雅的企业家。他们在自己的本职行业做的风生水起并且小有成就,值得一提的是“国宝帮”并不认为自己是国宝帮,他们一直都执迷不悟的认为自己收藏的东西没有所谓的低劣的赝品,也同时在扮演打假团,成为他们的“同盟”因此其所谓的打假,也就注定成了五十步笑百步。
总的来说,国宝帮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群体:
1、第一类人群没有任何鉴赏能力和文物相关知识,仅仅出于对文物古董的喜爱,依靠盲目自信或者道听途说收购赝品当成国宝。
2、第二类人群具备一定的文物知识和经验,但由于自身资源和眼界的局限,接触的都是赝品,并且由于已经为这些赝品投入了大量财力,从心理上宁愿相信自己收购的是真品,不承认花钱买到了赝品,直面失败。
3、第三类人群本身没有收藏的意愿,他们并不在意藏品的真伪,所谓的收藏品对他们来说只是敛财的工具。有时甚至明知自己受骗上当,为了找接盘侠,直接建立一个博物馆,吸引各方有贷款投资需求的人,这种心理可以说是国宝帮的最高境界。
“国宝帮”的形成有一个过程。
最初,第一类人群出于爱好在古玩市场中淘货,因水平不够往往打眼,这对于他们也是不小的打击。有一位“国宝”收藏者曾经坦言,“面对费尽心血收藏来的大批古玩,如果大家都说是赝品,你会甘心吗?但这时如果忽然冒出一个‘同道中人’说你收藏的都是真品,你在情感上就会自动将其认同为知己。这样你来我往互相吹捧,久而久之,对自己收藏的东西是真品的信心也会越来越强。”
从某种意义上讲,“国宝帮”可以说是收藏者之间互相认可的情感联盟,并不是以科学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。
“国宝帮”的做局高手是怎样炼成的?
但情感并不是维系“国宝帮”的终极奥义,其背后的利益链条,才是真正的原因。
这是一场赝品的击鼓传花游戏,每个人既是施害者也是受害者,最早打眼的人会给刚入行的新人进行洗脑,当新人对于歪曲的收藏理论深信不疑时,或者丧失基本良知指鹿为马时,“国宝”的故事就这样一级一级被流传了下去。
因此,第一个问题中的三类人群组成了“国宝帮”内部由低到高的阶层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第一类人群逐渐向第二类人群发展,当他们熟悉了行规和做局时,便生出了野心,不再满足于仅仅是分享鉴赏,而希望借藏品获取任何想要的东西。
有的“国宝帮”在全国各省市乡镇布下征集线路,各路送宝人经常络绎不绝,让旁人看着十分艳羡,同时媒体宣传铺天盖地,各路专家也纷纷为之站台呐喊,以打通一条将藏品洗白升值的路径。
更高级的玩法是放长线钓大鱼,将藏品和博物馆换成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现象。“现在博物馆成为社会的香饽饽了,政府也不一定懂。而且越是假的博物馆,规模还越大。”一位业内人士担忧地表示。
对于这些“国宝帮”的“忠实会员”,我们怎么样才能一眼看“国宝帮”并且远离呢?
一、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收藏那些大型器物,品相完美,工艺繁琐,例如有水缸这么大的鸡缸杯(一人高),明眼人一听就不靠谱,这时候一定要远离。
二、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有些知道自己的藏品可能是仿品,但是不去找人鉴定,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,就给自己找借口说是真品,说的多了,自己也就信了。给自己洗完脑,再给别人洗脑。最后越陷越深,不可自拔。
三、“国宝帮”一般会以资深老藏家的面目出现,经常公开宣称自己只藏不卖。各种吹嘘自己的藏品价值几何,更夸张的是,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说“我这个东西给某资深专家看来,专家说值很多万。”来衬托自己藏品的价值。
四、“国宝帮”中的很多人都超有时间,在各个地方与人辩论,这种是比较好辨别的,听人交谈就可以判断出来。
你又遇到那些国宝帮呢?(我已经被国宝帮博物馆的巨作辣瞎了眼睛)
上一篇:能让收藏家称为心头肉的古钱,你见过吗? 下一篇:1980年长城5角硬币价格多少你知道吗 |